日前,化学除草剂的使用已成为农民对抗田间杂草的主要手段。随着农村劳动力的锐减,除草剂的使用量也不断增加,长期对化学除草剂的依赖也直接导致了杂草的抗药性上升。
“长期以来,农田杂草治理主要以化学除草为主,虽然除草剂的用量在逐渐增大,但是农田杂草危害依然十分严重,且呈持续加重态势。过去水田多是一种稗草危害,现在是多种稗草同时危害,新发农田杂草和难治杂草危害明显加重。像以前看麦娘、雀麦基本在西北区域,现在华北也有发生。”据统计,我国已有37种杂草的59个生物型对10类31种化学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。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李贵先容水稻田除草剂发展趋势时表示,过多依赖于化学除草剂,导致实际应用中随意性较大,超剂量、超限次、随意混用等现象普遍,杂草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。
“大家对杂草抗性治理已经进入一个怪圈,今天大家治理这种杂草对这种药剂的抗性,明天治理这种杂草对另一种药剂的抗性,后天是又一种药剂,这样长此以往年复一年,就会出现什么药剂都打不死这种杂草的情况。目前世界上已经有一种草出现了这种问题,它已经对11类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除草剂产生抗药性。以药治抗药性,一定会出现这种多抗性问题。而在同一种作物田里面,大家可以用的选择性除草剂是有限的,而且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,20多年没有开发出一个新的作用机制的除草剂。”张朝贤强调说,上述严重问题警示大家,化学除草剂不可或缺但不可完全依赖,当前的杂草治理方式亟待转变。
水稻常用除草剂的风险
酰胺类(敌稗、乙草胺、丁草胺、丙草胺、苯噻酰草胺、异丙甲草胺):通常用于土壤封闭,主要防除禾本科杂草,但需要把握使用条件(温度、水分、浸种催芽、秧龄等)。
杀草丹:播前施药时不能催芽,水稻芽期至立针期施药易产生药害。
二氯喹啉酸:易产生药害风险、抗性风险,不建议使用。
恶嗪草酮:水管理、使用时间显着影响安全性和药效。
五氟磺草胺:保持水层,有抗性风险。
灭草松:干旱或水涝的田块易发生药害。
2甲4氯:水稻分蘖末期抵抗力最强,温度影响药效,注意飘移药害。